1、秋天
教学目标:
1、运用加一加、生活中识字等多种方法认识“秋、会”等10个生字和木字旁、口字旁、人字头3个偏旁;会写“人”“大”等4个字。
2.借助拼音正确、流利朗读课文,读准“一”的不同读音。背诵课文。
3.认识并学习标注自然段。
4.结合插图、视频及生活中的体验,初步了解秋天的特点,知道秋天是个美丽的季节,产生对秋天的喜爱之情。
5.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注意坐姿和握笔姿势。
教学重难点:
1.多种方法随文分散识字,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读好“一”的不同读音。
教学准备:ppt课件 板贴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揭题识字
1.情境导入。
播放秋天景象视频,引导学生边看边想:这是哪个季节的景象,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预设:秋天的景象,树叶黄了、大雁往南飞、瓜果成熟……
教师过渡:你们观察得可真仔细,那就让我们一起看看秋天到底都有什么变化吧!请伸出你的右手食指和老师一起来书空,(板书:1 秋天)齐读课题:秋天。
2.揭题识字。
找一找:课题中有一个生字,你能找到吗?学生找到生字“秋”后,教师范读,学生跟读。
(1)师生交流“秋”字的识字方法:禾苗的“禾”加火把的 “火”就是“秋”。禾 火=秋(加一加)。
(2)课件展示秋风、秋叶图以及秋千图,学生看图给“秋”组词找朋友:秋风、秋叶、秋千。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对比观察,认识自然段。
1.学生对比观察儿歌和《秋天》课文的对比图,想一想:《秋天》与之前学习的儿歌有什么不同?预设:儿歌短,《秋天》长;儿歌开头没有空格,《秋天》有空格……
教师总结:《秋天》不同于我们以前学习的儿歌,它是一篇课文,一篇文章往往是由几个自然段组成的,也有的只有一个自然段。自然段有自己的开始标志,一般是在第一句话的前面空两格(两个字的位置)。在每个自然段的前面标明序号可以帮助我们来分清每个自然段。(多媒体课件展示)现在就请同学们照着电脑老师的样子标出课文中自然段吧。
2. 这篇课文一共有3个自然段。下面请小朋友们看好书,认真听老师读,注意自己不认识的字。
三、随文识字,品读课文
(一)品读第1自然段。
过渡:想不想像老师一样流利的读一读课文呢?接下来就让我们一遍看插图,一遍朗读课文吧!下来看课文第1自认段。请跟老师读。
秋天到了,我们周围发生了很多变化,请小朋友们再自己大声读一读课文的第1自然段,看看课文里写了哪些变化。
1.天气凉了。
(1)学习生字“气”。“气”与气体有关系。了:在本课读轻声le,要读得又轻又短。
2.树叶黄了。
(1)出示各种“树叶”的标本。(出示多媒体课件) 导学:这些小宝贝就是树叶。看,它们的形状各有不同。
(2)学习生词“树叶”。认识偏旁:木字旁、口字旁。 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树叶”? 加一加:“木”加“对”就是“树”,“口”加“十”就是“叶”。
师过渡:孩子们,请看图片,你发现了什么?
导学:哦,原来秋天到了,树叶也悄悄地发生了变化,由绿色变成了黄色。看来,只有仔细观察才会发现大自然的这些奇妙的变化呀!
(4)你能读出秋天到来时的这种变化吗?指导学生朗读,强调“黄”要读重音。(指名读、齐读)
3.一片片叶子从树上落下来。注意:子:单独念zǐ,在“叶子”一词中读轻声。
(1)比较“一片片”和“一片”有什么不同?(“一片片”是很多片) 你能读出叶子的多来吗?指名读:我好像真的看到了很多叶子落下来。
(2)拓展词语。你能说几个像“一片片”这样的词语吗?
(3)小结:以后我们说话时如果多用上一些这样的词语,表达就更生动了。
(4)想象情境,指导朗读。
你能想象树叶是怎样从树上落下来的吗?(轻轻地、慢慢地)那就请你把“落下来”这个词语的语速放慢,声音放轻,让一片片黄黄的小叶子轻轻地、慢慢地落下来。
4.指名读、齐读第1自然段
(二)品读第2自然段。
1.自由地读一读课文的第2自然段。
子读轻声。“儿子、女儿”,在这些词语中读本音,“一会儿”为儿化音,引导学生读好儿化音。指名读词语,与儿化音区分开。
2. 指名读。这一自然段中还藏着几个生字宝宝呢。你会怎样记住他?
学习生字“大、飞、会、个”。 大:人 一。 飞:组词:飞机、飞鸟。会:会:人 云=会。个:人 1=个。
3.学习第2自然段。
(1) 出示课文插图,课文中天空是什么样子的?试着用“那么……那么……”说话。
(2) 在这么美的蓝天下你还看到了什么?(大雁)
(3)大雁是怎样飞行的?“一会儿……一会儿……”出示
(4)谁愿意读出大雁飞行时的画面?指名读第2自然段。
(5)你能用“一会儿……一会儿……说句话吗?
师过渡:孩子们说的句子非常好,课文读得流利, 细心的同学发现了一个有趣的问题,同样是“一”,为什么有时候读yī,有时候读yí,有时候读yì呢?
4.初步感受“一”字的变调。
(1)课件出示词语:一(yí)片片 一(yì)群 一(yí)会儿 “一(yī)”字 (师:谁愿意当小老师)请小老师领大家读,齐读。
(3)小结:“一”表示数的时候,读自己的本音一声,与四声的生字宝宝做朋友时,读这是“一”字变调的不同读法。汉字可真有意思呀!
师过渡:秋天真是个美丽的季节,让我们再美美地读读吧!
5.指导朗读第2自然段。(指名读、齐读)
(三)品读第3自然段。
过渡:秋天可真美呀!作者不禁发出了这样的感叹——(课件出示第3自然段:啊!秋天来了!)
1.指导读好感叹句。 这是两个感叹句,我们朗读时语气要强烈些,谁愿意来试一试?
2.此时此刻,看到这样的秋天,你是怎样的心情?
3.带着这样的感受,读出自己的心情吧!(齐读第三段)
三、观察比较,书写指导
1.学习新笔画:横撇。
(1)教师范写,提示学生书写要点:从左到右,起笔时稍重,折时顿笔,轻轻往左下方撇。(出示课件17)
(2)引导学生边说笔画名称边学写。
2.教师指导学生书写“了”。
(1)(出示课件18)老师带读“了”字组词,学生跟读。
(2)学生观察“了”字笔顺及笔画在田字格中的占位,教师提示学生书写要点。
★横撇:从左到右,起笔时稍重,折时顿笔,轻轻往左下方撇。
★弯钩:沿着竖中线写,稍微弯一点。
(3)教师范写,学生先书空,后描红,教师巡视,关注写字姿势。
3.(出示课件19)学生观察田字格中的“了”和“子”,比较不同:“子”比“了”多一横。
4.学生自主练写“子”。
(1)(出示课件20)老师带读“子”字组词,学生跟读。
(2)学生观察“子”的笔画。
(3)学生按照课本中的笔画提示描红:先写“了”,再写一横。
(4)学生自主练写,教师巡视,关注写字姿势。
(5)教师评价反馈。
四、课堂小结,检查字词
教师总结:今天你们表现真棒!认识了生字词,对课文内容有了初步了解,还学会了写“了、子”两个生字,真是收获满满,下节课我们继续走进秋天去探访她的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