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打造数学核心素养主导的课堂教学新形式
数学核心概念是数学核心素养主要的生长点之一,其不只是主体、主要的概念;它不是孤立、分散的概念,是可以和其他概念构建联系而且可以不断产生新概念的基础概念。其所具有的长期预测力和有效迁移力是相同的。根据美国著名教育家赫德的观点,核心概念的选取应该展示科目的逻辑构造。而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要谨防对于具体核心概念的把握所产生的误区。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要利用数学课的特点,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品质,养成学生终身学习的习惯和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培养他们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
2、在核心素养理念引领下正确进行数学课堂教学评价
要有规划、有步骤地在小学数学课堂评价考核体系中导入数学核心素养概念,在数学核心素养理念下进行数学课堂教学评价考核的革新发展。形成以学科知识掌握、学科能力培养并举,兼顾非智力因素和非量化因素的科学评价系统。在核心素养背景下的数学教学评价应该追求有甄别性评价到发展性评价的改变。坚持这样的观点,能更好地思考常规问题的答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精神。
3、转变教学观念
在过往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通常都具有强烈的主导意识,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将理论知识全部传授给学生,忽略了学生主动思考和知识探究的过程,学生在教学中的学习感受较差。对小学数学教学而言,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自主思维方式和寻找知识的过程是数学教学的重点。所以,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要转变自身的理念,变革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并不断完善,使得学生的核心素养在教学过程中得到提高。适应于核心素养的教学模式,使得学生的学习感受会逐渐得到提升,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生会慢慢习惯这样的体验式学习方式,主动思维、自主学习等核心素养得到提高。
4、强化学生的读题和领会的能力
小学生在具体的数学学习过程中,往往会由于审题不够细心,对数学语言没有更加清楚的认识而导致错误。数学的深入阅读是学生形成核心素养的前提条件之一,所以,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应该指导学生提高数学阅读能力,更好地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比如,在计算教学中,教师需要适当地为学生扩展教学内容,引领学生展开数学阅读,通过数学阅读让学生理解不同数量间的关系,计算的时候可以对运算中每个步骤形成十分清楚的认识,找到各个数量之间存在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