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4
开 题 论 证 书
课 题 类 别 6
课 题 名 称 “家校共育”背景下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研究
课 题 负 责 人 景丽梦 唐文亚
负责人所在单位 常州市武进区城东小学
开 题 时 间
常州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制
二〇二一年一月制
一、开题活动简况 1.开题时间: 2.活动地点:武进区城东小学 3.评议专家: 4.参与人员:课题组全体成员 5.活动过程:首先,课题组负责人介绍课题的前期准备情况和课题的研究背景,对课题开题报告进行解读;然后专家组对研究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进行指导;最后决定课题实施的内容。 |
二、开题报告要点(对课题的理解;研究目标、内容、方法;研究组织、分工及进度安排、经费分配;预期成果等。限5000字,可加页) “家校共育”背景下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研究 (一)概念及界定 家校共育: “家校共育”是指家庭和学校之间的一种合作关系,旨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教育质量和实现国家未来发展的重要途径。在这个合作关系中,家庭和学校共同承担着教育孩子的责任,相互协作、互相支持,以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国家的未来发展。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是指心理的各个方面及活动过程处于一种良好或正常的状态。“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就是根据小学生的发展规律和教育特点,以心理学为理论依据,以培养小学生正常心理为目的,以培养德才兼备人才为目标的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班级管理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班级管理中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家校共育”背景下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研究,根据教育部、中宣部、中央网信办等十七部门联合印发《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2023-2025年)》,明确提出“畅通教师发展渠道”,以及“多措并举加强教师心理健康工作,支持社会力量、专业医疗机构参与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能力提升行动,用好家校社协同心理关爱平台,推进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学习资源开发和培训,提升教师发现并有效处置心理健康问题的能力。”鼓励全社会关注支持心理健康教育,促进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二)目标、内容与方法 研究目标: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促使小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有益于顺应小学生成长规律。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维护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减少和消除各种不良因素对其心理健康的影响。 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增进小学生的成长发育的规律、特点和需要,采取各种形式和方法,提高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促使其人格即个性心理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4.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促进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和谐发展,形成合力,让心理教育的作用真正发挥出来。 研究内容: 1.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内容体系构建的调查研究。 研究要点:根据学生发展需要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心理健康教育融合各科学科体系中的研究;全方位、多路径提供高质量心理健康教育服务的研究;构建家校社协同联动、融合育人机制的研究。 2.“家校共育”背景下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效途径的落实措施研究 研究要点:结合科目特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常规建设的落实,发挥心理辅导室的作用,做好宣传、发动、普及、教育等工作的研究;健全帮扶机制的研究;做好家长学校的心理健康知识讲座的研究;利用班队会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 3.“家校共育”背景下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效途径的方法与策略研究 研究要点:建立良好的家庭环境的研究;建立家长心理健康知识培训机制的研究;建立心理健康信息交流平台的研究;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的研究;提供家庭心理咨询服务的研究。 4.“家校共育”背景下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效途径的家校多元化研究 研究要点:充分发挥教育人、感化人、培养人的教育宗旨,积极与地方街道、派出所、妇联、关工委等积极联动,做好弱势群体和特殊孩子的关怀工作,为孩子营造一个接纳他、关爱他的港湾,避免积极借助社会力量,解决孩子家庭问题,让教育与社会工作衔接,尽量化解家庭原因,给孩子带来心理影响,让孩子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5.“家校共育”背景下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效途径的评价研究 研究要点:利用自我评估量表、专业心理评估、社会支持评估、日记和记录来检测孩子心理健康成长的研究。 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搜集、鉴别、整理与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家校共育工作的相关文献资料,并通过研究归类形成对问题的科学认识,提高实验教师的理论水平,直接应用相关成果,寻求理论和实践的创新。 2.调查研究法。通过多种形式的调查,全面掌握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开展情况,为课题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3.行动研究法。照课题研究制定的具体措施应用于实际教学活动中,坚持行动中研究、研究中实践,边学习、边实践、边研究、边提高的原则,分阶段进行总结评比,不断积累经验,进行个案反思分析,不断指导教学实践,构建“家校共育”。 (三)研究组织 主持人:景丽梦、唐文亚 成 员:谭萧萧 蒋建娟 蒋瑜 沈淑鸿 周黎娜 张茜 朱胜平 胡佳 王红娟 (四)研究分工 主持人:负责课题研究全面工作,统领、指导、督查课题研究工作具体落实。 成员:协助主持人制订课题研究实施方案、计划、制度及必要的经费落实;组织开展课题研究活动,积极开展课题研究工作。 (五)进度安排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23年9月——2023年12月) 1.成立课题小组,制定课题研究计划,完成课题申请书。 2.制定课题的实施方案,并召开开题论证会,聘请上级领导和教育、教学专家为课题顾问,明确课题研究小组各个成员分工。 3.查阅有关文献资料,收集整理研究成果,为本课题研究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和经验借鉴。 4.组织开展课题组成员进行学习培训,学习先进理论,提高课题研究人员的理论水平。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24年1月——2025年12月) 1.通过收集研究相关文献资料,在有关研究理论和成功案例中掌握最新的研究动向,明确课题研究的方向。 2.制定“家校共育”背景下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策略,并在实际教学和生活中实践。 3.通关观察记录等形式总结活动经验,定期召开研讨会,进行定性、定量评估,及时总结。 4.邀请相关专家进行评估、上报中期报告。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26年1月——2026年7月) (1)课题组召开研究研讨会,对研究从计划、实施和研究成果等进行验收,撰写课题研究工作报告。 (2)完成全部实验原始记录材料的收集、汇总,撰写出结题研究报告。 (六)预期成果 学校成果: 1、形成“家校共育”背景下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研究的活动方案。 2、形成“家校共育”背景下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研究的评价体系。 3、形成课题实验结题报告。 4、汇编教学论文集、学生活动成果、家校共育活动集。 教师成果: 案例、论文、活动方案、活动记录、影像资料等。 学生成果: 活动记录、活动感想、活动收获等。 (七)经费保障 通过教师自主申请、与学校领导协商等途径,确定了研究人员,组建研究领导小组、研究指导小组和实验教师队伍。学校无论是物质和精神上都给予课题组大力的支持,使研究工作顺利开展。 |
三、专家评议要点(侧重于对课题组汇报要点逐项进行可行性评估,并提出建议,限800字)
评议专家组签名:
年 月 日
|
四、重要变更(侧重说明对照课题申报评审书、根据评议专家意见所作的研究计划调整,限1000字,可加页)
课题主持人签名
年 月 日
|
五、主持人所在单位科研管理部门意见
盖章
年 月 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