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共育”背景下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研究 (开题论证书)-ag真人国际官网

栏目标题
快速通道
“家校共育”背景下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研究 (开题论证书)
发布时间:2024-06-27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景丽梦

附件4

 

 

    

 

 

 

 

 

 

 

 

 

       6                        

 

       “家校共育”背景下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研究                         

 

    景丽梦 唐文亚                      

 

负责人所在单位 常州市武进区城东小学                      

 

                           

        

 

常州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制

二〇二一年一月制


一、开题活动简况

1.开题时间

2.活动地点武进区城东小学

3.评议专家

4.参与人员课题组全体成员

5.活动过程:首先,课题组负责人介绍课题的前期准备情况和课题的研究背景,对课题开题报告进行解读;然后专家组对研究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进行指导;最后决定课题实施的内容。

二、开题报告要点对课题的理解研究目标、内容、方法研究组织、分工进度安排、经费分配预期成果等5000字,可加页)                                                                              

“家校共育”背景下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研究

(一)概念及界定

家校共育

家校共育是指家庭和学校之间的一种合作关系,旨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教育质量和实现国家未来发展的重要途径。在这个合作关系中,家庭和学校共同承担着教育孩子的责任,相互协作、互相支持,以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国家的未来发展。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是指心理的各个方面及活动过程处于一种良好或正常的状态。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就是根据小学生的发展规律和教育特点,以心理学为理论依据,以培养小学生正常心理为目的,以培养德才兼备人才为目标的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班级管理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班级管理中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家校共育”背景下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研究,根据教育部、中宣部、中央网信办等十七部门联合印发《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2023-2025年)》,明确提出“畅通教师发展渠道”,以及“多措并举加强教师心理健康工作,支持社会力量、专业医疗机构参与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能力提升行动,用好家校社协同心理关爱平台,推进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学习资源开发和培训,提升教师发现并有效处置心理健康问题的能力。”鼓励全社会关注支持心理健康教育,促进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二)目标、内容与方法

研究目标: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促使小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有益于顺应小学生成长规律。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维护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减少和消除各种不良因素对其心理健康的影响。

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增进小学生的成长发育的规律、特点和需要,采取各种形式和方法,提高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促使其人格即个性心理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4.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促进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和谐发展,形成合力,让心理教育的作用真正发挥出来。

研究内容:

1.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内容体系构建的调查研究。

研究要点:根据学生发展需要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心理健康教育融合各科学科体系中的研究;全方位、多路径提供高质量心理健康教育服务的研究;构建家校社协同联动、融合育人机制的研究。

2.“家校共育”背景下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效途径的落实措施研究

研究要点:结合科目特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常规建设的落实,发挥心理辅导室的作用,做好宣传、发动、普及、教育等工作的研究;健全帮扶机制的研究;做好家长学校的心理健康知识讲座的研究;利用班队会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

3.“家校共育”背景下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效途径的方法与策略研究

研究要点:建立良好的家庭环境的研究;建立家长心理健康知识培训机制的研究;建立心理健康信息交流平台的研究;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的研究;提供家庭心理咨询服务的研究。

4.“家校共育”背景下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效途径的家校多元化研究

研究要点:充分发挥教育人、感化人、培养人的教育宗旨,积极与地方街道、派出所、妇联、关工委等积极联动,做好弱势群体和特殊孩子的关怀工作,为孩子营造一个接纳他、关爱他的港湾,避免积极借助社会力量,解决孩子家庭问题,让教育与社会工作衔接,尽量化解家庭原因,给孩子带来心理影响,让孩子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5.“家校共育”背景下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效途径的评价研究

研究要点:利用自我评估量表、专业心理评估、社会支持评估、日记和记录来检测孩子心理健康成长的研究。

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搜集、鉴别、整理与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家校共育工作的相关文献资料,并通过研究归类形成对问题的科学认识,提高实验教师的理论水平,直接应用相关成果,寻求理论和实践的创新。

2.调查研究法。通过多种形式的调查,全面掌握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开展情况,为课题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3.行动研究法。照课题研究制定的具体措施应用于实际教学活动中,坚持行动中研究、研究中实践,边学习、边实践、边研究、边提高的原则,分阶段进行总结评比,不断积累经验,进行个案反思分析,不断指导教学实践,构建“家校共育”。

(三)研究组织

主持人:景丽梦、唐文亚

  员:谭萧萧 蒋建娟 蒋瑜 沈淑鸿 周黎娜 张茜 朱胜平 胡佳 王红娟

(四)研究分工

主持人:负责课题研究全面工作,统领、指导、督查课题研究工作具体落实。

成员:协助主持人制订课题研究实施方案、计划、制度及必要的经费落实;组织开展课题研究活动,积极开展课题研究工作。

(五)进度安排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23年9月——2023年12月)

1.成立课题小组,制定课题研究计划,完成课题申请书。

2.制定课题的实施方案,并召开开题论证会,聘请上级领导和教育、教学专家为课题顾问,明确课题研究小组各个成员分工。

3.查阅有关文献资料,收集整理研究成果,为本课题研究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和经验借鉴。

4.组织开展课题组成员进行学习培训,学习先进理论,提高课题研究人员的理论水平。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24年1月——2025年12月)

1.通过收集研究相关文献资料,在有关研究理论和成功案例中掌握最新的研究动向,明确课题研究的方向。

2.制定“家校共育”背景下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策略,并在实际教学和生活中实践。

3.通关观察记录等形式总结活动经验,定期召开研讨会,进行定性、定量评估,及时总结。

4.邀请相关专家进行评估、上报中期报告。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26年1月——2026年7月)

(1)课题组召开研究研讨会,对研究从计划、实施和研究成果等进行验收,撰写课题研究工作报告。

(2)完成全部实验原始记录材料的收集、汇总,撰写出结题研究报告。

(六)预期成果

学校成果:

1、形成“家校共育”背景下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研究活动方案。

2、形成“家校共育”背景下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研究评价体系。

3、形成课题实验结题报告。

4、汇编教学论文集、学生活动成果、家校共育活动集。

教师成果:

案例、论文、活动方案、活动记录、影像资料等。

学生成果:

活动记录、活动感想、活动收获等。

(七)经费保障

通过教师自主申请、与学校领导协商等途径,确定了研究人员,组建研究领导小组、研究指导小组和实验教师队伍。学校无论是物质和精神上都给予课题组大力的支持,使研究工作顺利开展。

三、专家评议要点(侧重于对课题组汇报要点逐项进行可行性评估,并提出建议,限800字)

   

 

 

 

 

 

 

 

 

 

 

 

 

 

 

 

 

 

 

 

 

 

 

 

 

评议专家组签名

 

                                         

 

 

四、重要变更(侧重说明对照课题申报评审书、根据评议专家意见所作的研究计划调整,限1000字,可加页)

   

 

 

 

 

 

 

 

 

 

 

 

 

 

 

 

                              

          课题主持人签名

 

   

 

五、主持人所在单位科研管理部门意见

 

 

 

 

 

盖章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城东小学   
地址:常州市武进区菱港北路68号 e-mail:
ag真人国际官网的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
账号登录
记住密码 忘记密码?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