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比”领读——“读数学”在低年级数学 学习中的妙用-ag真人国际官网

栏目标题
快速通道
以“比”领读——“读数学”在低年级数学 学习中的妙用
发布时间:2024-06-14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陈霞

以“比”领读。

[案例]

在讲“倍”时,我出了这样一道题:○○○  □□□ 问:○是□的几倍?大多数学生都能正确列出算式:3÷3=1。但是当我问他们:第一个3表示谁?第二个3表示谁?大多数学生都懵了。有说第一个表示○的,也有说表示□的。还有人说可以两个都表示,因为33是一样的。到后来,孩子们的声音越来越大,有点近乎争吵了。我让他们把题目读了几遍,但是一方面孩子们的情绪比较高涨,读时有点“有口无心”,另外一方面孩子们的能力也确实有限,所以读了几遍,效果还是不明显。我赶紧出了对比题:○○○  □□□ 问:□是○的几倍?让孩子们找两道题的不同之处,然后把两个问题分别读了几遍,提问“问题不一样,为什么算式一样的呢?”“这里的两个3意思真的一样吗?”学生开始领悟了,知道了两道题目的本质不同,在对比阅读中掌握了数学知识。

[我的思考]

以“比”领读就是通过比较知识间的纵横联系、差别,来掌握课本知识,把知识内化的一种读书方法。如果总是就题论题、读题,学生的思维往往会受到限制,不知道从什么地方突破。若总是由教师直接点破,学生又缺少了许多自我发现的乐趣。所以有些时候,可以出一道与例题相似却又有所不同的“对比题”,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发现两道题之间的联系和区别,然后产生疑问“为什么会有所不同呢?”于是产生自我需求,从中寻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对比题”往往能起到点拨的作用,让学生在读后茅塞顿开。当然有些老师可能会提出疑问:出对比题是能起到点拨的作用,但是为什么就不能让学生看,而一定要读呢?低年级孩子比较小,如果让他们独立看,可能会意志不受控制,不能很好地按照老师的要求来做,中途开小差,另外一下子出现两道或几道题,学生也不愿意看。所以教师可以让学生“读”,边“读”边比较知识间的联系。在练习课中尤其适合运用这种方法。学生已经学习了基本的数学知识,那么在练习课中老师们做的最多的便是知识间的比较,比如把几题类似的、容易混淆的题一起出现,让学生找区别和联系。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城东小学   
地址:常州市武进区菱港北路68号 e-mail:
ag真人国际官网的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
账号登录
记住密码 忘记密码?
网站地图